查看原文
其他

速看!自贡防控规范升级3.0版,条条都是干货

自贡网 2021-03-23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防控技术指南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39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在总结前期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市分区分类疫情防控工作规范(2.0版,自疫领〔2020〕10号文印发)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分区分类疫情防控工作规范(3.0版)具体内容如下:


一、社区(小区)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区县(含高新区,下同)指导、街道统筹、社区制定实施的原则,细化完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和突发疫情应对工作方案,做到责任主体明确、组织体系健全、防控措施具体。


2、抓实网格管理。实行区县、街道、社区、小区、楼栋五级常态化网格管理,整合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小组长、楼栋长、辖区单位等力量,动态排查国(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到(返)市人员以及身体异常人员。


3、规范进出管理。社区要做好国(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到(返)市人员到(返)市3天前和抵市后1小时内的申报登记,并设立24小时响应电话。社区(小区)各进出口实行“健康通行码+体温检测”防控措施,做好外来人员信息登记。相关人员信息按规定上报。


4、落实重点人群管控。把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等作为重点人群管控,按规定做好相应的管理服务和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注意发现和报告无症状感染者。


5、持续宣传引导。做好健康宣教,提高社区居民防范意识,发动群众参与联防联控,减少社区居民聚集,暂不举行聚集性活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社区环境清洁卫生。


6、做好应急处置。当社区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做好对场所终末消毒等工作。


  二、村组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网格管理。实行区县、乡镇、村、组、院落五级常态化网格管理,乡镇干部、村组干部、网格员、驻村干部、帮扶干部、志愿者等多方联动,动态排查国(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到(返)市人员和身体异常人员。


2、紧盯人头。做好重点人员居家医学观察管理服务,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核查、快速处置。对不听劝导、拒不配合,以及谎报、瞒报国(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和密切接触史的,依法采取措施。


3、管控聚集。做好赶集、餐饮、茶馆、庙会、文化娱乐等聚集性活动管理。确因红事白事举办坝坝宴的,需经村“两委”同意,并落实防护措施,控制人员规模。


4、卫生整治。动员村民整治庭院及室内卫生,落实村保洁员制度,及时清运垃圾。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止畜禽乱养乱放。做好公共区域、垃圾收运点等重点场所消毒。


5、强化宣传。利用村村响、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强防疫知识和防控形势宣传,引导群众加强个人和家庭防护,讲卫生、除陋习,少串门、少扎堆。


6、有奖举报。坚持发动群众参与联防联控,通过奖励等形式,鼓励群众举报不遵守申报登记制度的人员,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三、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进入人员“全查验”。严格出入口管理,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督促规范佩戴口罩,查验“健康通行码”或行程轨迹码。


2、就医诊疗“三实行”。一是实行实名制就诊。患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医疗机构实名挂号就诊,同时提供手机号码等有效联系方式。二是实行预约诊疗。合理限号,推行多方式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减少门诊窗口挂号占比。三是实行分时就诊。通过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有效分流患者,减少院内聚集。


3、门诊就诊“三指导”。一是指导有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及相关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二是指导就诊患者做好手卫生,佩戴好口罩,对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三是指导就诊患者主动配合医院进行体温测量、“健康通行码”查验及流行病史询问。


4、门诊流程“三明确”。一是明确分区。划定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并在醒目位置标示。二是明确通道。三级医院设置单流向医务人员、普通病人、发热病人“三通道”,二级医院设置可疑病人和其他人员“双通道”,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三是明确分诊。预检分诊初筛发热病人,候诊区再次测量患者体温,首诊医生再次分诊发热病人。


5、可疑病人“三分类”。一是患者无流行病学史,有症状,有相关检查支持,实施严密的隔离观察并进一步明确诊断。二是患者有流行病学史,有症状,有相关检查支持,实施“五同步”。三是无症状感染者,转入定点医院进一步诊断或治疗。


6、入院患者“严筛查”。对所有具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或有国(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重点人员有密切接触史的患者入院前全部实行核酸检测和CT筛查,并实行单间收治,待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后再转入普通病房。


7、住院病区“三执行”。一是执行“一患一陪护”制度,增加陪护须筛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对陪护人员排查旅居史和接触史,每日三次体温检测。二是执行病区门禁管理,所有人员凭有效证件出入,不得串病房、溜走廊、聚集聊天。三是执行病区探视管控,鼓励电话、视频等方式探视。


8、资源储备“四集中”。按照“集中患者,统筹安排就近就医;集中专家,上下联动全力救治;集中资源,统一调配应急物资;集中救治,中西并重发挥优势”的原则,做好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9、防护技能“全培训”。按照国家、省、市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和新冠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等方案,开展全员培训、全员实操、全员考核,实现全员过关,提升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10、院感防控“三强化”。一是强化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实行医院感染控制督查员24小时轮流值班制。二是强化窗口、商店、食堂等非医疗公共区域感染防控和临床、行政、工勤等重点人员防护。三是强化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和医疗废物废水处置。


  四、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准备工作要到位。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制定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测温仪等防护物资储备和企业环境卫生清洁。


2、人员管理要到位。动态掌握员工国(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以及与重点人员接触史,建立台账,分类管理。鼓励采取“点对点”专车或包车等方式组织员工上下班。


3、健康监测要到位。每日上下午检测员工体温,建好全员健康管理台账。做好外来人员信息登记和申报工作,主动查验“健康通行码”,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


4、防控措施要到位。员工随身备用口罩,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减少会议、培训等人员集聚性活动和近距离接触。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换气,如使用集中式空调,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5、消毒杀菌要到位。对工作场所、会议室、食堂、电梯等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重点部位增加消毒频次。保持企业内环境清洁卫生,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和分类清运。


6、就餐管理要到位。加强就餐卫生管理,食堂采取分餐和分时段错峰用餐,减少人员聚集。


7、应急处置要到位。设置应急区域,发现异常情况人员立即报告,及时将人员送诊,封闭相关区域并进行消毒。


8、健康宣教要到位。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强化疫情防控和个人卫生知识宣传,通过微信、QQ、短信等多种方式持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五、机关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坚持监测。每日对干部职工进行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及时送诊。外市来访人员应进行健康监测。


2、管好入口。对进入办公区域人员实行“健康通行码+体温检测”等管理,“健康通行码”或体温异常人员禁止进入。


3、主动报告。单位职工、共同生活亲友从国(境)外或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到(返)市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因公、因私离(返)市人员应提前向所在单位报告。各单位应将出省、出国(境)人员信息报本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4、保持清洁。保持办公区域环境整洁,加强对办公室、会议室、食堂、卫生间、公务车辆等重点部位的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5、控制聚集。减少开会频次和会议时长,做好参会人员体温检测。提倡电话、网络、视频会议。控制会议、调研、考察人数,减少聚集活动。鼓励错峰就餐,控制堂食人员流量。


6、加强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提倡干部职工随身备用口罩,勤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7、做好表率。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要遵守规范、严守纪律、做好表率,增强常态化防控意识。


  六、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托幼机构


1、防控体系要健全。完善机构、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网络。落实机构主体责任,落实各部门、人员工作职责,定期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定期组织教职员工防疫知识培训。


2、防控制度要落实。实施机构封闭式管理,避免大型聚集性活动。落实防控工作“两案九制”,定期组织演练。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监测,与教育行政部门、卫生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3、离校师生要监测。落实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建立师生员工假期行踪与健康监测档案,精准掌握离校师生员工动态及健康状况。有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抵市,按规定采取隔离措施后方可返校。


4、防疫物资要充足。设置独立的观察室,保持体温计、消毒剂、口罩等防疫物资充足。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足够的肥皂和洗手液。


5、环境卫生要保持。增加教室、公共区域等重点场所以及楼梯扶手、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次接触物体的清洁消毒频次。重复使用的餐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整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每日消毒。做好各类教学和生活、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6、个人防护要主动。教职员工应按要求佩戴口罩。师生员工要养成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的良好习惯。推行“七步法”洗手。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


7、应急反应要迅速。师生员工有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立即隔离并就医。如有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辖区卫生疾控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隔离、追踪、排查和终末消毒工作。


(二)中小学校


1、防控体系要健全。完善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网络。落实学校主体责任,落实各部门、人员工作职责,定期研究疫情防控工作。


2、防控制度要落实。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避免大型聚集性活动。落实防控工作“两案九制”,定期组织演练。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监测,与教育、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3、离校师生要监测。落实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建立师生员工假期行踪与健康监测档案,精准掌握离校师生员工动态及健康状况。有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抵市,按规定采取隔离措施后方可返校。


4、防疫物资要充足。设置独立的观察室,保持体温计、消毒剂、口罩等防疫物资充足。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足够的肥皂和洗手液。


5、环境卫生要保持。增加教室、公共区域等重点场所以及楼梯扶手、门把手等高频次接触物体的清洁消毒频次。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整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每日消毒。做好各类教学和生活、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6、教育培训要深入。加强个人卫生、心理等健康教育,做好师生心理普测,做好危机干预与疏导。定期组织师生员工防疫知识培训。


7、个人防护要主动。教职员工和学生应按要求佩戴口罩,养成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的良好习惯。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


8、食堂管理要严格。保证食堂、饮用水的安全;合理安排就餐顺序,分年级分时段分区域就餐;重复使用的餐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9、应急反应要迅速。师生员工有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立即隔离并就医。如有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辖区卫生疾控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隔离、追踪、排查和终末消毒工作。


(三)高等院校


1、防控体系要健全。完善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网络。落实学校主体责任,落实各部门、人员工作职责,定期研究疫情防控工作。


2、防控制度要落实。在学校入口处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禁止进入。避免大型聚集性活动,师生员工减少外出。落实防控工作“七案七制三流程”,定期组织演练。加强每日师生员工健康监测,与教育、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3、离校师生要监测。落实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建立师生员工假期行踪与健康监测档案,精准掌握离校师生员工动态及健康状况。有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抵市,按规定采取隔离措施后方可返校。


4、防疫物资要充足。设置独立的观察室,保持体温计、消毒剂、口罩等防疫物资充足。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足够的肥皂和洗手液。


5、环境卫生要保持。增加教室、公共区域、宿舍等重点场所以及楼梯扶手、门把手等高频次接触物体的清洁消毒频次。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整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每日消毒。做好各类教学和生活、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6、教育培训要深入。加强个人卫生、心理等健康教育,做好师生心理普测,做好危机干预与疏导。定期组织师生员工防疫知识培训。


7、个人防护要主动。教职员工和学生应按要求佩戴口罩,养成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的良好习惯。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


8、食堂管理要严格。保证食堂、饮用水的安全;合理安排就餐顺序,错峰就餐;重复使用的餐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建议自带餐具。


9、应急反应要迅速。师生员工有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立即隔离并就医。如有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辖区卫生疾控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隔离、追踪、排查和终末消毒工作。


  七、酒店宾馆住宿业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把好进出关


1、体温检测。在大厅入口设体温检测点,对进出人员实施体温检测和登记,体温高于37.3度不得进入(督促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进出人员须佩戴口罩,实名登记、人证合一,及时上传、报送信息。


2、登记入住。大厅前台应设置“一米线”,提醒客人保持间距,“健康通行码”核验,询问登记信息,签订《入住承诺书》。


3、分类管理。对低风险区到(返)市人员按“登记入住”流程检测正常入住。对满足“14+7”隔离观察要求的国(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到(返)市人员,开展体温检测、“健康通行码”核验、7天内核酸检测报告核验、信息登记及签订《入住承诺书》后,方可办理入住;对未满足7天居家医学观察条件的,在开展上述检测核验登记措施后,应一次性办理不少于7天的居住医学观察。


(二)把好管理关


4、管理责任。落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修订完善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做好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使用和调配;出现异常情况(如体温异常、健康码异常等),迅即启动应急处置,隔离、筛查人员,立即报属地卫生疾控部门送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消杀、消毒、通风等。


5、清洁消毒。每天按时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墙面、台面、地面)、门把手等公共区域清洁消毒,重点部位增加频次,按时通风换气,定点收集废弃口罩,按时清理垃圾。


6、员工管控。加强员工个人卫生管理及防护,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建立健康监测制度,每日晨检、登记健康状况。有条件时可在大堂、电梯口、前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三)把好经营关


7、就餐服务。倡导分散就餐(提供分餐、送餐、公筷、公勺服务),倡导在线销售,倡导非现金结算。


8、活动管控。减少会议、培训、娱乐活动等聚集性活动。各类活动应落实“一事一策”防护措施。


9、空调运行。如使用中央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八、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疫情防控广宣传。通过交通运输部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运输企业车站电子屏、站台、候车厅、车厢滚动电子屏和车载电视等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


2、交通场所固防线。在三级以上道路客运站、火车站坚持公共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2次,保持常态通风,如使用集中式空调,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设置体温检测点和应急区域,往来人员实行实名登记,掌握行程轨迹。配合现场医护人员对体温异常人员采取临时隔离或移送定点医院就诊,及时将国(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到(返)市人员信息推送至各区县。


3、交通工具控传播。班线客车、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每日不少于2次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及时清运垃圾。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如使用空调系统,设置外循环模式。城市公交车实行扫码登记乘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包车设置留观区,控制乘客数量,如途经高、中风险地区尽量安排乘客隔位就坐。


4、司乘人员强防护。乘客和工作人员均应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乘客优先采用网上购票,现场购票排队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群聚集。转运工作服务人员转运全程穿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级别以上的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手套。


5、行业企业严落实。严格落实企业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应急预案,规范防护与消毒流程,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培训,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用品等物资储备。


  九、市场、商超、门店等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进出管理


1、一保障。市场、商超、门店、餐饮等场所应做好人员培训和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保障。


2、两动作。对进入市场、商超、门店、餐饮等场所人员,一看口罩戴没戴,劝阻未佩戴口罩人员进入。二测体温高不高,劝导有发热等异常症状的人员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3、三措施。摸清员工14天内活动轨迹,建立台账,做好管理。一是及时报告。督促员工及时、如实、主动向本单位和居住地村(社区)报告近期国(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及与重点人员接触史等情况。二是做好管控。对国(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到(返)市员工,按规定落实管控措施。三是做好监测。每天对员工开展全员体温测量,及时发现有异常症状人员。


(二)场所管理


4、三个做到。做到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做到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做到设置废弃口罩回收容器。


5、三个清楚。各市场主体应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报告、对接,做到清楚防控预案、清楚工作责任、清楚联系人员。


6、三个坚持。坚持定期清洁消毒公共区域、公共设施等,坚持通风换气,坚持及时清理垃圾。


(三)经营管理


7、三个到位。宣传告知到位,不信谣不传谣。措施落实到位,防护要有实效。安全督查到位,补齐防控短板。


8、三个落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门前“三包”管理责任。


9、四个倡导。倡导自助购物,倡导非接触扫码付费,倡导预约、错峰和分散就餐,倡导使用公筷公勺。


10、两个严禁。严禁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严禁中心城区活禽活畜交易和宰杀。


  十、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明责任。区县政府(含高新区管委会)负属地责任,市、区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监管责任,企业负主体责任;项目建设单位牵头,施工总承包单位具体负责。


2、备物资。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护物资储备。制定疫情应急工作预案,一旦发生疫情,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3、全排查。严格摸排登记返岗(新上岗)人员14天内市外旅居史,建立台账,填写健康情况申报卡。


4、测体温。所有工地打围封闭,实行实名制管理。在出入口设立体温检测点,对所有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5、有隔离。落实国(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到(返)市人员检测、隔离等防控措施。设置应急区域,发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人员,及时送至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安排就近就医。


6、重防护。加强个人防护,随身备用口罩,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


7、讲卫生。做好食堂、宿舍、办公场所等重点区域的卫生保洁和消毒杀菌工作,引导从业人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8、优方式。改进生产方式,采取分散方式进行班前教育、技术交底,优化工序衔接,控制施工现场不同作业队伍人员流动,减少人员集聚。实行分散就餐、错时用餐等措施。


  十一、政务服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政务服务场所(包含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大厅、人力资源市场、信访大厅等)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要切实做到:


1、管好入口。所有进入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大厅设置临时隔离区,发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的人员应立即隔离,并引导其到附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办事群众需进行人员身份信息登记,主动出示“健康通行码”。


2、清洁环境。加强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如使用集中式空调,要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做好大厅、电梯和咨询台等公共区域及物品的清洁消毒,及时清理垃圾。


3、控制流量。加强大厅秩序巡查,严控大厅峰值人数,对进厅人数进行动态监控,科学合理控制人员流量;对办事需求量大、办事群众较多的事项,适时增加办事窗口数量和窗口工作人员,确保群众快办快走、即办即走。


4、员工管理。建立窗口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窗口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窗口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工作时应佩戴口罩,打喷嚏时采用纸巾或肘臂遮挡等方式遮住口鼻。


5、倡导“网办”。提倡办事人员优先选择“网上办、移动办、自助办”。全程网办事项,通过“四川政务服务网”“天府通办App”在线提交申请办理;未实现全程网办的事项,采用网上申报、线下邮递材料的方式进行;简单事项,企业、市民在自助终端自行办理业务。


6、服务下沉。各区县要统筹安排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便民服务资源,推动便民服务事项下放,实现更多事项就近办,减少人员流动性。


  十二、养老机构、福利院等特殊场所  


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市域范围内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民办养老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精神病人康复院等特殊场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抓实抓细防控工作,安全稳妥有序开展服务,切实做到:


(一)出入防控


1、门岗管理。坚持“凡进必检”,无关人员和有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的人员禁止入院。确需进入的须实名登记、测量体温、出示“健康通行码”并说明行程,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服务对象生活区。


2、入住管理。采取“先预约、经评估、再入院”方式办理入住。服务对象入院前按要求提交核酸检测合格报告、近14天内活动轨迹书面材料及信息真实性承诺书,入院后14天内不参加集体活动和集中就餐。


3、外出管理。按照“限时、定位、分批”原则,经住养机构批准后服务对象方可外出。服务对象、工作人员外出均须佩戴口罩,避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返院时应报备外出活动轨迹。


4、家属探视。机构内设置亲属探视区,探视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鼓励采取视频探视。


(二)院内防控


5、院内防护。定期对服务对象及员工进行体温等检测及记录,对有异常的,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实行分餐分食或错峰就餐。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加强手部卫生,服务对象应随身备用口罩并适时佩戴。


6、消毒通风。定期对办公、居室、厨房、公共场所、自养牲口圈舍等重点区域及设施设备进行消毒杀菌。室内每日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7、院内活动。鼓励在院内户外分批次组织服务对象开展手工、健身锻炼、互动交流、室内外小规模慰问等非大型聚集性活动。


8、救治管理。服务对象生病时应做好防护就近送医,救治后服务对象和陪同人员在机构内隔离14天无异常后,方可返回生活区。


(三)综合防控


9、宣传到位。做好防控形势和防疫知识宣传,让服务对象、亲属和工作人员充分了解防控知识。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10、安全防范。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严禁购买活禽野味,生熟食品分开。做好餐(饮)具消毒,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做好日常巡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和各类人身伤害事故。


11、应急准备。医养结合机构不得擅自对外开展发热诊疗活动,严格区分医疗和养老区域。科学设置隔离观察室。积极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制定专项应急预案,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12、责任体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院内建立健全防控制度,落实专人专班负责实施。自觉接受上级监督指导。


  十三、保障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工作规范  


1、建机制。十二大规范牵头单位(以下简称各牵头单位)要把疫情防控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优化完善防控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统一指挥协调本行业(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扎实推进。


2、细措施。各牵头单位要结合本行业(领域)疫情防控工作规范要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细化完善工作方案和操作指南,确定差异化、精准化防控措施。


3、明责任。各牵头单位要明确内部分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行业(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分管责任人、具体承办人的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各层级人员职责,做到见事、见人、见责任。


4、重监管。各牵头单位要加强本行业(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监督管理,建立县处级干部包区县、科级干部包片区、工作人员包点位的工作制度,定期调度工作情况,督促疫情防控主体单位落实防控措施,织密织牢抗“疫”大网。


5、广宣传。各牵头单位和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宣传画、顺口溜、漫画图册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新媒体、手机短信、口袋书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共同营造防疫氛围。


6、担主责。各区县(高新区)承担本辖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要加强与各牵头单位的协调联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工作规范,抓细抓实防控措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7、强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强化疫情防控经费保障,落实疫情防控物资,充实疫情防控人员,落实关心关爱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防控工作积极性。


8、严督查。目标绩效部门要深入基层一线,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检查督导,及时通报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年终目标绩效考核。


9、明奖惩。建立疫情防控工作奖惩机制,对工作积极主动、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


更多新闻

五一小长假|星空露营、民谣相伴,你一定不能错过

今日起 自贡开行3条灯会免费公交摆渡车

请查收!自贡市卫生健康委看病就医温馨提示卡


来源:自贡网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